近來,至少看到兩篇公開發表的分析重卡行業的文章中,關于拉動重卡的有利因素,有這樣的描述:“由于我國城鎮化水平只有47.5%,與‘十二五’末期規劃的51.5%存在很大差距,這就意味著需要大量投資,特別是在廣大中西部農村地區,還有大量的小鄉鎮需要城鎮化……”
針對上述分析,筆者首先的疑問是,上述規劃是對重卡行業的利好嗎?
“大”還是“小”都是相對而言,筆者查閱了一下我國之前的城鎮化率,結果發現:2000年,我國的城鎮化率是36.2%,到2010年年底,城鎮化率為47.5%。這 10年間,我國城鎮化率提高了11.3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提高1.13個百分點。而未來十二五規劃的平均年增速為0.8個百分點,比前十年間下降了30%。
從規劃上看,城市化的速度大大放慢了。因此,拉動重卡行業的城市化引擎不是加速,而是減速了。
其次,十二五規劃每年0.8%的速度,具體實行起來是會比規劃快還是慢呢?
我國城市化嚴重超前
經過查閱一些研究人員對于城市化的分析資料,筆者的初步判斷是,中國的城市化超前了,因此,未來十二五恐怕難以保持0.8%的平均增速。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城市室主任、教授、博導方創琳認為:“我國現行城市化水平已超前于工業化水平2.49個百分點,城市化速度超過工業化速度3.1個百分點,城市化的高指標導致城市就業崗位不足,城鄉居民公共服務水平低,農民市民化與本土化難度大,城市水荒、電荒、地荒、民工荒等日益突出,資源與生態環境保障問題日益嚴峻,城市化發展質量難以提升,虛高的城市化使座座城市無一例外地陷入亞健康狀態。”
《求是》雜志一篇報道稱:“如果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衡量城市化程度,即便我們以歐美為標準,當前的城市化也是超前的。2009年底,中國的城鎮化率為46.6%,人均可支配收入1581美元,而美國 1971年城市化率50%時,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849美元,2009年現值大大超過1萬美元,至少是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倍。由是觀之,中國當前的城市化不是慢了,而是快了,比美國還快。”
中國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去年的一次發言中稱:“中國的城市化建設不算太超前。”(大家注意,不是不超前,而是不“太”)
高速城市化不具有可持續性
糧食問題將是城市化加速一個很重要的制約因素。一篇《超前的城市化嚴重威脅中國糧食安全》這樣指出:“目前,國際糧食價格指數已經連續第6個月上升,糖、谷物以及油類作物價格飆升,使2010年12月份的糧食價格創歷史新高,甚至已經超過2008年引起全世界騷亂的糧食危機的水平,達到1990年以來最高值,聯合國糧農組織已就此發出糧食危機警告。這個警告也應當成為我們過快推進城市化的警醒。”
另外,兩億農民工如何市民化也是“十二五”城市化進程中突出的問題。該文還稱:“缺少勞動力、缺少耕地、缺少資源,這就是中國糧食生產的現狀,這種情況必然導致糧食危機超乎大家意料的速度提前到來,如果我們不未雨綢繆的話。大豆生產的危機已經到來了,難道,我們真的要等待糧食危機的到來才認識到過快城市化對我們的威脅嗎?而這種威脅不僅是糧食安全的威脅,還可能經濟安全構成威脅。
2010年全年我國進口原油2.39億噸,同比增長17.5%,全年進口原油共花費1351億美元,約合1萬億元人民幣,對外依存度約為 55%,2009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就首次突破50%的警戒線。2010年中國鐵礦石進口比例超過50%,中國所有鋼廠為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礦業巨頭打工,損失或逾5000億元。如果中國的一半糧食需求要進口滿足,所需何止萬億。”
有媒體認為,在今后5到10年的時間里,城鎮化的任務是極其艱巨的。在“十二五”時期,一年提高0.8個百分點、一共提高4個百分點的難度很大。
因此,僅僅從現在的城市化水平為47.5%,“十二五”末期規劃要達到51.5%這兩個數字,恐怕難以得出城市化對重卡行業是利好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