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行業人士都認為,重卡銷量是會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而持續增長的,很多人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的重卡銷量可以達到150萬輛。還有些人認為,重卡行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銷量下跌3成或者5成是不可能發生的。
如果我們觀察一下上世紀70年代至今的美國重卡發展史就會發現,美國重卡銷量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隨著經濟的增長,重卡銷量不增反減。1973年是個頂點,重卡銷量達到50萬輛的數量級,隨后波浪式下降,到1990年進入30萬輛級,并一直保持到現在。另外,中間還出現過兩次重卡銷量跌幅累計超過20%和50%的時期。
一、從1973年到1990年,重卡銷量總體是下降趨勢
1973年是美國美國重卡的一個分界嶺。在此之前,美國重卡銷量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在1973年達到約50萬輛后,便掉頭往下走,之后呈現的趨勢就是波浪式下滑,1990年達到30萬輛的數量級,并保持至今。
二、銷量存在大幅跳水的時候
美國重卡銷量在這個期間有兩次大的下滑,分別是1974~1975年,累計跌幅為22.43%,還有一次是1979到1982年,累計跌幅為57.96%。
下面簡單分析一下影響美國重卡銷量下滑的因素,在中國是否存在,或者多大程度存在。
1、70年代的經濟增速變緩
美國重卡銷量從1973年開始下降,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1973年開始的美國經濟增速放緩。
在20世紀50、60年代,美國經濟呈現的是經濟增長迅速,“大生產、大消費”的特點。那個時代的美國,大量生產和大量消費,人口迅速增長,出現了農村向城市的轉移,同時,中心城市的人口向城市邊緣地區轉移。這一趨勢的變化導致超市和大型百貨店向郊區擴張。同時,人口的增加也促使超市等商品的種類和花色大幅度增加,使得經營者不得不大幅提高庫存量。這也造成訂貨頻率和數量的增加,物流費用占GDP的比例居高不下,重卡需求旺盛。
由于1973年的石油危機,引發美國經濟出現了新的趨勢。1973年,石油價格從2美元一桶高漲到40美元,美國經濟在繁榮了20年后出現通貨膨脹、失業率增加,經濟停滯不前,產品滯銷。美國經濟增長減速是導致1974、1975年重卡需求減少的重要因素。
可以看出,這一點與中國當前(或者是前十年)的情況比較接近,城市化進程使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旺盛,消費需求也增加較快。無論是住房還是汽車,很多時候都有搶購現象發生。就在2010年,幾乎所有的重卡企業都在為產能不足而苦惱。在這個階段,庫存不被關注,物流費用在GDP中占比較高。
但是,伴隨著中國大量行業產能的快速膨脹、消費能力的緩慢增加,這種在中國的供不應求可能很快就會變成供過于求,這點重卡行業已經開始顯現。
現在我國的經濟也正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困擾,伴隨國家一系列降低投資,提高利率的宏觀調控政策,產品的銷售已經出現了積壓的苗頭,大面積蔬菜滯銷已經開始,另外,4月PMI(制造業經理采購指數)也表明,制造業的庫存正在上升。
最近,有很多文章已經提出中國經濟增速變緩的觀點。假如中國面臨高速發展十幾年后一個調整期的話,那么2011年也許就會出現973年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
2、物流費用率大幅降低
美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也使企業削減成本、降低庫存、降低運輸費用變得格外重要起來??梢哉f,美國經濟的變化導致了美國物流方式的大變革。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美國制造業的特點就是持續地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很多美國企業一般都擁有大量的倉庫,但由于經濟的快速增長,企業的收益相對穩定,使得企業對削減庫存不太關心。在60年代,美國備貨日期達到30天(中國重卡行業的備貨日期應該超過30天),美國企業一般都擁有大量庫存。
由于70年代的通貨膨脹,美國政府上調銀行利率,企業需要為大量的存貨支付利息。存貨量的減少,讓物流量也隨之減少。另外,由于油價上漲,導致物流費用上升,美國產品的競爭力下降,因此,美國制造業從70年代后,一直持續致力于降低物流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