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晚,鄭州市中州大道跨京廣鐵路大橋南端兩個承重梁被兩輛超載貨車軋斷,危及京廣鐵路上下行安全。事故發生后,鄭州市政府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介入公安、消防、安監、交通等部門緊急搶險。目前,京廣鐵路雙向限速行駛,事故現場正在清理中,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筆者注意到,立交橋軋斷事故發生以后,鄭州市公安、消防、安監、交通等多部門積極參與緊急搶險。事故也未造成人員傷亡。但是,立交橋承重梁斷裂危及了京廣鐵路上下行安全與公路交通安全。京廣鐵路雙向限速行駛也影響了鐵路運行效率。顯然不是小問題。有關方面認真做好搶險、善后工作,清理事故現場,查漏補缺,消除安全隱患,無疑十分必要。
盡管超載貨車是立交橋承重梁斷裂的直接原因。超載貨車車主、司機應該對此承擔責任。但是就目前的運輸潛規則而言,公路收費居高不下,為了獲取利潤,貨車超載已是公開的秘密。盡管報道也沒有透露該斷裂立交橋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的相關信息,但是兩輛超載貨車就輕易軋斷了如此重要的立交橋承重梁,立交橋如同林妹妹一般脆弱,也給公眾留下了遐想空間。立交橋都不安全、不牢固,以后誰還敢放心出門?
盡管我國橋梁壽命沒有明確的規定,我們也不必刻意拿趙州橋這樣的古人杰作說事。但是橫跨京廣鐵路的城市立交橋沒有任何預兆說斷就斷,連兩輛超載貨車的重量都承受不了,難言正常。如果真是橋梁質量問題,事故原因很可能又是上海“樓脆脆”壓力差的翻版。相關部門顯然不能“抓走小鬼放跑閻王”,把橋梁斷裂的原因都一股腦推給超載貨車,而忽視對橋梁質量問題的調查。
關于橋梁質量問題,同濟大學著名橋梁專家范立礎曾舉了一個例子:上海著名的“外擺渡橋”是一家英國公司設計的,上個世紀90年代,該公司來函給中國政府部門,稱到某年某月某日,該橋壽命已到100年,他們對該橋的責任已經終止。人家英國公司對橋梁質量安全負責100年,我們花費納稅人的錢修建的橫跨京廣鐵路的立交橋憑什么經受不起兩輛超載汽車的壓力?到底是司機違章行駛,車輛超載,還是橋梁本身存在質量問題,橋梁設計存在缺陷?兩輛超載車總重量、橋梁設計承載能力分別是多少?相關部門除了組織搶險、善后以外,對這些問題應該有明確的說法。
不僅鄭州立交橋經不起超載貨車碾壓,橋梁質量問題的報道屢見不鮮。湖南株洲待拆高架橋坍塌,通車不到5年的津晉高速公路匝道橋坍塌,武漢白沙洲大橋10年大修24次,就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相關部門做好搶險、善后工作,徹查事故原因,嚴處事故責任人,修補橋梁事故制度漏洞,消除廣大納稅人的疑慮,反思橋梁斷裂的深層次原因,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