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綜合媒體3月17日報道,菲亞特汽車公司主要股東——阿涅利家族對菲亞特商用車部門和戴姆勒卡車公司合并的建議表示贊同。阿涅利家族計劃加強菲亞特的工業部門,并愿意減持股份,將菲亞特工業部門或僅菲亞特卡車部門股份公司與戴姆勒卡車公司進行合作。
自菲亞特汽車公司在年初拆分成兩家公司,業內就開始猜測菲亞特出售部分資產的可能性。戴姆勒在今年2月確定了之前有關戴姆勒對菲亞特工業公司和卡車公司有興趣的信息。該公司稱,這主要集中于戰略合作項目——例如動力傳動系,但尚未發現建立更深層次合作的經濟效益因素。
內部拆分 菲亞特卡車部門今年上市
菲亞特投資者在去年9月批準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賽吉奧-馬奇奧尼提出的分拆計劃,這可能使分拆后的卡車和拖拉機等工業部門成為比轎車部門更勝一籌的投資目標,原因是前者明年的利潤增長速度更快。
1月3日,菲亞特公司正式剝離旗下工業汽車部門,由卡車和拖拉機兩大業務體組成的菲亞特工業公司,當日在米蘭證券交易所舉行首次公開募股。據悉,菲亞特工業公司包括凱斯紐荷蘭(CNH)農業和建筑用車以及依維柯卡車。
菲亞特CEO馬爾喬內稱:“面對汽車市場上的變化,菲亞特沒有理由將兩家無明顯共同特性的部門捆綁在一起。菲亞特可能會在克萊斯勒集團上市以前將其股份增持至50%以上。目前,菲亞特持有克萊斯勒20%的股份。”業內分析人士稱,此次拆分旨在給予兩家公司在各自領域更大的靈活性,并實現菲亞特對克萊斯勒的增持。
意大利銀行分析師加布里埃萊-賈姆巴羅瓦稱:“投資者低估了菲亞特工業的價值,該部門將從資本貨物市場的復蘇中獲益。”
強強聯合帶來大收益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全球汽車工業競爭更加激烈,菲亞特一方面進行技術創新,另一方面采取全球化的商業策略,加強與海外公司的合作,共同開發市場。
為了在具有市場發展潛力的地區占有更多份額,菲亞特汽車公司近年來積極開發新興市場,不僅在意大利、阿根廷、巴西、波蘭和委內瑞拉等地建廠,其業務還通過合資、合并和許可證協議等形式拓展到世界各地。
據悉,菲亞特與克萊斯勒計劃合資在意大利組建新的汽車公司,在2010年年底,菲亞特對克萊斯勒的持股比例從20%提升至25%。
與此同時,戴姆勒集團也在加快全球化的腳步。戴姆勒1月11日宣布,已經斥資3.61億美元實現對日本三菱扶桑的增持,持股比例從85%提高到89.29%。其中,戴姆勒卡車公司在新興市場的發展尤為迅速。戴姆勒卡車公司表示,2009~2020年,該公司在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的年銷量增幅將維持在10%左右。
多年來,兩家企業紛紛拓展海外市場,尋求合并與合作。業內專家認為,菲亞特與戴姆勒的卡車部門合并后,將給雙方帶來可觀的收益。從經濟學角度上看,這種合并是外部效應內部化。原來兩家公司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現在變成追求總體利益最大化,目標的調整將使兩家企業的實力有所增強,經營規模也得以擴展,市場占有率同步提高。同時,雙方合并后將在某種程度上消除互相之間的競爭狀態,而轉為優勢互補,菲亞特工業部門的技術水平和整體規模將得到提升。合并后的兩家公司將繼續發揮各自優勢,有望實現多元化經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散經營的風險。
將對中國市場產生長遠影響
戴姆勒與中國企業有著密切的合作。上世紀80年代,戴姆勒公司和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合作,向中國轉讓奔馳重型汽車的生產技術。2007年6月,戴姆勒與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雙方各占50%股份的形式,合資組建福建戴姆勒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生產梅賽德斯-奔馳威霆、唯雅諾和凌特輕型商用車。而且,戴姆勒也與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合作,雙方將實行雙品牌戰略,一方面,引進奔馳品牌的中重卡車型;另一方面,繼續生產福田歐曼自主品牌的卡車車型,雙方還有可能再設一個中間品牌。
除了合資合作,戴姆勒也與國內多家企業存在產品方面的合作。2009年12月3日,中聯重科與戴姆勒簽下工程機械底盤采購大單,雙方的合作由來已久。此次同戴姆勒的采購協議,是2009年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奔馳卡車底盤采購的第一大單,也是機械行業專用底盤采購的第一大單。
據了解,未來幾年,戴姆勒集團將在中國投資30億歐元(約41.7億美元)擴大生產。戴姆勒CEO蔡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戴姆勒計劃在中國建立新發動機廠。去年5月,戴姆勒發言人曾表示,戴姆勒計劃在中國投資2億歐元建立一家新發動機工廠,預計從2013年動工。
而菲亞特汽車公司與上汽集團也有著密切合作關系。業內專家預測,菲亞特與戴姆勒卡車部門的合并或將對中國商用車市場帶來一定的影響。首先,將改變雙方合資企業的競合關系;其次,雙方合資企業的發動機配套關系或將發生一些改變。總之,二者的合并對于中國與之合作的企業來說將產生不小的影響,它們之間的競爭格局將被改變,也將迎來很多的合作商機。